<rt id="xz8z2"></rt>
<rt id="xz8z2"><optgroup id="xz8z2"></optgroup></rt>
  • <rt id="xz8z2"><meter id="xz8z2"></meter></rt>
    <b id="xz8z2"><tbody id="xz8z2"><delect id="xz8z2"></delect></tbody></b><i id="xz8z2"><tbody id="xz8z2"><sup id="xz8z2"></sup></tbody></i>
    <cite id="xz8z2"></cite>
  • <strong id="xz8z2"><span id="xz8z2"></span></strong>
    <font id="xz8z2"></font>
    <b id="xz8z2"><form id="xz8z2"><label id="xz8z2"></label></form></b>
    <cite id="xz8z2"></cite>
    

    <cite id="xz8z2"><form id="xz8z2"></form></cite>
    <rp id="xz8z2"><meter id="xz8z2"></meter></rp>
          湖南日報:株洲高新區 創新領航有力量
          2019-09-05 22:15:10          來源:株洲新區客戶端 | 編輯:張彌郁 | 作者:          瀏覽量:6587

          前不久,經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株洲高新區再添“金字招牌”:該區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被納入“國家隊”,成為我省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作為中部地區國家級園區和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成員,株洲高新區擁有“國字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技孵化器、公共服務平臺等32個,它們是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創新領航,發展有力。今年前5月,株洲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5.5%;規模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增長18.1%、20.6%,創近年新高。

              閃光的數字,重新定義了株洲高新區創新驅動的原動力,彰顯株洲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

             創新,集聚內生動力

              6月18日,可用于時速400公里高速列車的制動盤與閘片在株洲高新區下線。這項由科技部組織實施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打破了德、日等國對高速列車制動盤的壟斷。

              研發這一產品的企業,潛心圍繞株洲高新區軌道交通產業鏈開展創新研發,在園區內形成了軌道交通、汽車、軍工、熱結構4大創新板塊,成為園區重要創新主體。

              創新,是株洲高新區最大的優勢。這里擁有2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等國家級企業創新平臺,84個省級企業創新平臺,涵蓋軌道交通、汽車、通用航空等產業。以動力谷自主創新園、天易科技城、軌道交通產業園等項目為載體,園區建成各類創新場地200萬平方米。

              基于優質的創新平臺,這里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平均每周有1家高新技術企業落戶。羅安、歐陽曉平等15位院士先后在園區設立工作站,朱強、劉正白等一大批專家來園區創業。

              園區還主動“走出去”,支持時代電氣、時代新材等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通過吸收消化再創新,提升園區創新能力。并對接高校、科研院所,先后與武漢理工大學、陜西能源化工研究院等15個單位聯合設立科研基地。

              創新成果喜人。高端電子元器件、中速磁懸浮列車、世界最高水平超級電容等大國重器,均誕生在這里。數據顯示,株洲高新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88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8倍。

            產業,向中高端延伸

              創新成果就地轉化,是推動株洲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在株洲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株洲高新區統籌政府與社會各方資源,協調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深度融合,推動優勢產業向中高端延伸。

              北汽株洲基地、中車時代電動、汽車博覽園……記者穿行株洲高新區河西示范園,這里汽車產業相關企業密集布局,目前已有近80家汽車整車、零部件和機械加工企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本地配套率提升到30%。今年1至5月,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同比增長73%,對規模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109.8%。

              基于軌道交通產業創新優勢,株洲高新區布局了電力機車、城軌車輛、鐵路工程機械等產業,形成了從上游原材料到下游服務運營完整的產業鏈,本地配套率達到70%,成為國家首批10個創新型產業集群之一。

              為有效引導人才、資金、載體等創新要素聚集,株洲高新區相繼引進清華大學、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團隊與園區企業開展項目合作。近兩年,共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87項,新注冊企業32家。目前,園區形成了以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三大動力產業為特色,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現代生產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發展體系。

              高質量發展的動力還在匯集。湖南海姆斯、株洲銳輝、德智新材等項目完成研發孵化,實現產業化。智能軌道快運系統、智能高效動力電池管理系統、金屬雙極板氫燃料電堆研制等由院士、專家領銜的高端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先后落戶園區。

              政府,營造良好環境

              創新活躍,企業云集,離不開良好產業生態。

              6月22日,記者走進株洲岱勒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100多臺設備正在生產此前一直被發達國家壟斷的金剛石線。

              “公司落戶株洲高新區后,短短半年里,從不到10人的‘小班’壯大到300多人的‘大隊伍’,離不開當地良好的發展環境?!惫究偨浝砜到潋湼嬖V記者,通過園區“雙創人才”政策引進的10名碩士研究生和高級工程師,有效破解了企業人才和技術瓶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為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株洲市委、市政府對株洲高新區關愛有加。市委書記毛騰飛、市長陽衛國多次到園區現場辦公,要求市、區各相關部門堅持“小政府、大服務”理念,創新體制機制、賦權強園。

              株洲高新區深化改革,將25個涉企部門、354項涉企事項全部進駐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為創新創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大廳之外無審批”。

              同時,園區始終堅持招商為要、項目為大、企業為尊,主要領導帶隊招商。株洲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株洲市天元區委書記周建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朱振湘,一方面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生態,一方面將主要精力用于招商、引商、安商、穩商,足跡遍布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產業轉型升級和投資活躍地區,用誠意與決心叩開一家家企業的大門,激發一批批客商來園區投資的熱情。

              今年來,天元區(高新區)持續開展溫暖企業“四聯行動”,即區委、區政府領導聯系產業鏈,區人大、區政協聯系商會,部門(集團)聯系片區,近500名副科級以上干部一對一聯系企業,排憂解難。

              好環境自有好回報。今年1至6月,株洲高新區新簽項目64個,合同引資192億元,另有27個項目如期開竣工,為園區高質量發展再添一把勁。


          湖南日報記者 李偉鋒 戴鵬

          責編:張彌郁

          來源:株洲新區客戶端

          頭條
          聚焦
          專題
          我要報料

            下載APP

          500彩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