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對我區多項工作表揚激勵
2023-01-19 11:15:08
來源:湖南日報 | 編輯:周陽 | 作者:
瀏覽量:2971
獎勵最高500萬元!湖南省政府對2022年度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區予以表揚激勵記者從18日下午召開的省政府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獲悉,結合省政府2022年綜合大督查情況,省人民政府決定,對2022年度推動高質量發展、一件事一次辦、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產業建設“萬千百”工程等重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市州、縣(市、區)、管理區和園區予以通報表揚,并給予激勵支持。據了解,本次在37項工作中受到表揚激勵的地區,除了將獲得50萬到500萬元不等的獎勵之外,相關縣市區、管理區及園區還將在績效考核中獲得加分,旨在推動全省上下形成創先爭優的良好局面。長沙縣、武陵區、資興市、醴陵市、雨湖區、邵東市、冷水灘區、蒸湘區、赫山區。對上述地區,按照每個縣市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打造“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升級版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和園區長沙市、株洲市、益陽市、永州市,岳塘區、漣源市、龍山縣、華容縣、安鄉縣、新寧縣、永定區、永興縣、沅陵縣、耒陽市,長沙經開區、懷化高新區、祁陽高新區、臨湘高新區、郴州高新區。對上述地區,按照每個市100萬元、每個縣市區和園區5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并對其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重點推介。(省政務局、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三、營商環境改善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一)營商環境改善明顯,在全省優化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中排名前列的市、縣市: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寧鄉市、攸縣、雙峰縣、華容縣、芷江縣、永興縣、桃源縣、江華縣、武岡市、湘鄉市。對上述地區,在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中,按照每個市200萬元、每個縣市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對上述市,在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中,按照每個市2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長沙市、岳陽市、郴州市、永州市,雨湖區、永興縣、瀏陽市、漢壽縣、湘陰縣、常寧市、祁陽市、資陽區、桑植縣、瀘溪縣,雨花經開區、岳陽經開區、郴州高新區、邵陽經開區、懷化高新區。對上述地區,從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500萬元、每個縣市區和園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并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相關試點示范中予以優先支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五、產業項目建設、“五好”園區創建和推動“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落地等工作成效明顯的市、園區和省級區域“雙創”示范基地(一)產業項目建設活動中年度計劃完成率、貢獻率、開工竣工率、項目效益等指標完成情況好、工作成效明顯的市:對上述地區,在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中,按照每個市2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二)“五好”園區創建工作中成效顯著,在全省產業園區綜合評價中得分靠前的園區:郴州高新區、湘江新區、湘潭經開區、婁底經開區,岳陽綠色化工高新區、雨花經開區、醴陵經開區、江華高新區、邵東經開區、湘西高新區。對上述園區,在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中,按照每個園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并優先支持其開展調區擴區。(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三)推動“雙創”工作成效明顯的省級區域“雙創”示范基地:岳陽經開區、瀏陽經開區、邵陽經開區、湘鄉經開區、臨武產業開發區。對上述基地,從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中,按照每個基地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并優先支持所在市布局省工程研究中心、省企業技術中心、省“雙創”示范基地等創新創業平臺。(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創新驅動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和高新區長沙市、郴州市、株洲市、永州市,雨湖區、湘陰縣、蒸湘區、婁星區、津市市、資陽區、邵東市、吉首市、辰溪縣、桑植縣,湘江新區、衡陽高新區、湘潭高新區、江華高新區、岳陽臨港高新區。對上述地區,從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500萬元、每個縣市區200萬元、每個高新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獎勵資金用于科技創新工作及高新區提質升級。(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長沙市、郴州市、湘潭市、永州市,寧鄉市、瀏陽市、婁星區、雨湖區、云溪區、北湖區、寧遠縣、邵東市、辰溪縣、慈利縣。對上述地區,在開放型經濟與流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500萬元、每個縣市區2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并在商務系統開展的試點工作中予以支持。(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八、大力推進產業發展“萬千百”工程和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一)推進產業發展“萬千百”工程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衡陽市、湘潭市、邵陽市、懷化市,寧鄉市、醴陵市、桃源縣、婁星區、資興市、云溪區、沅江市、江華縣、吉首市、永定區。對上述地區,在制造強省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500萬元、每個縣市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長沙市、株洲市、岳陽市、郴州市,衡東縣、韶山市、邵陽縣、湘陰縣、武陵區、桃江縣、嘉禾縣、冷水灘區、洪江市、漣源市。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100萬元、每個縣市區5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市場監管局、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九、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扎實推進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岳陽市、益陽市、懷化市,長沙縣、湘江新區、北湖區、婁星區、武陵區、汨羅市、赫山區、桃江縣、鶴城區、永定區。對上述地區,在2023年省級金融發展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300萬元、每個縣市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組織實施)長沙市、邵陽市、永州市、婁底市,望城區、湘江新區、武陵區、瀏陽市、寧遠縣、武岡市、會同縣、隆回縣、桃江縣、南縣。對上述地區,在省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500萬元、每個縣市區3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財政廳組織實施)益陽市、郴州市、岳陽市、株洲市,桂陽縣、永興縣、婁星區、雨湖區、醴陵市、寧鄉市、祁陽市、赫山區、沅陵縣、靖州縣。對上述地區,在省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500萬元、每個縣市區3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財政廳組織實施)十二、貫徹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成效明顯的市、高技術轉化應用產業示范基地長沙市、湘潭市、株洲市、邵陽市,蘆淞區董家塅高科園、湘潭經開區、湖南城陵磯新港區、沅江高新區、常德經開區。對上述地區,從2023年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200萬元、每個基地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用于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省委軍民融合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十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增量大,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大,落實擴投資政策措施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懷化市、益陽市、郴州市,天心區、醴陵市、岳塘區、祁東縣、北塔區、湘陰縣、武陵源區、江華縣、漣源市、吉首市。對上述地區,在省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中,按照每個市200萬元、每個縣市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十四、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成效明顯的市、縣區長沙市、湘潭市、益陽市、張家界市,湘江新區、長沙縣、雁峰區、武陵區、新化縣、蘇仙區、赫山區、冷水灘區、鶴城區、慈利縣。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200萬元、每個縣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十五、全面促進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成效明顯的市州、縣市區株洲市、岳陽市、邵陽市、湘西自治州,開福區、武陵區、湘陰縣、蒸湘區、醴陵市、蘇仙區、零陵區、赫山區、吉首市、永定區。對上述地區,在開放型經濟與流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州500萬元、每個縣市區2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并在商務系統開展的試點工作中予以支持。(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十六、實施六大強農行動、發展優勢特色千億產業、抓實優質湘豬工程、落實長江禁漁部署要求成效明顯的市州、縣市對上述市,在2023年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項目中單列3個申報指標;對上述縣,在2023年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項目中各單列1個申報指標。對上述地區,在2023年千億產業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500萬元、每個縣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州2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并在畜牧業有關專項資金項目安排上給予重點支持。對上述地區,在2023年漁業油補資金中,按照每個縣市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以上由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財政廳組織實施)益陽市、常德市、岳陽市、邵陽市,長沙縣、桃源縣、南縣、華容縣、安仁縣、衡東縣、攸縣、隆回縣、湘潭縣、沅陵縣。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400萬元、每個縣2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用于完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省財政廳組織實施)十八、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常德市、岳陽市、益陽市、懷化市,東安縣、澧縣、汨羅市、桑植縣、長沙縣、南縣、永順縣、北湖區、冷水江市、石峰區。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300萬元、每個縣市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自然資源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十九、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邵陽市、湘潭市、長沙市、永州市,南縣、洞口縣、臨澧縣、祁陽市、桂陽縣、湘鄉市、寧鄉市、汨羅市、攸縣、永順縣。對上述市,在分配年底任務時予以適當傾斜;對上述縣市,按該縣市年度中央和省級財政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的5%予以獎勵。(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婁底市、懷化市、郴州市、張家界市,婁星區、澧縣、赫山區、湘陰縣、湘潭縣、蒸湘區、邵東市、永定區、洪江市、花垣縣。對上述地區,按照每個市、縣市區200萬元項目資金的標準予以獎勵,并分別獎勵1個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創建指標。(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二十、實施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農村住房質量安全管理等工作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岳陽市、永州市、邵陽市、益陽市,桃源縣、溆浦縣、瀏陽市、韶山市、寧遠縣、汝城縣、冷水江市、汨羅市、衡南縣、武岡市。對上述地區,在住房城鄉建設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300萬元、每個縣市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同時在相關項目安排時優先考慮。(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二十一、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推進城鎮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成效明顯的市、縣區婁底市、郴州市、湘潭市、常德市,湘陰縣、岳陽樓區、漢壽縣、雨花區、永興縣、雨湖區、攸縣、芙蓉區、永定區、臨澧縣。對上述地區,在住房城鄉建設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300萬元、每個縣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同時在相關項目安排時優先考慮。(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二十二、加快推進交通強國戰略實施,高質量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的市、縣市長沙市、益陽市、永州市、湘潭市,瀏陽市、汨羅市、藍山縣、安鄉縣、桃江縣、桑植縣、安仁縣、花垣縣、衡陽縣、洞口縣。對上述地區,在有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500萬元、每個縣市2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獎勵資金用于本地區交通項目建設。(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長沙市、婁底市、郴州市、湘潭市,瀏陽市、淥口區、新田縣、津市市、溆浦縣、臨武縣、韶山市、洞口縣、平江縣、衡山縣。對上述地區,按照每個市300畝、每個縣市區100畝的標準,給予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獎勵的計劃指標可用于產業發展、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公共管理和開發項目建設。(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實施)二十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實事中事后監管、知識產權建設、質量強省建設和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明顯的市州、縣市區衡陽市、邵陽市、湘西自治州,茶陵縣、岳陽樓區、安鄉縣、慈利縣、安仁縣、東安縣、鶴城區。長沙市、衡陽市、永州市,雨花區、石峰區、新邵縣、漢壽縣、資興市、雙峰縣、瀘溪縣。常德市、益陽市、婁底市,芙蓉區、祁東縣、岳塘區、武岡市、赫山區、溆浦縣、吉首市。湘潭市、張家界市,常寧市、攸縣、洞口縣、南縣、宜章縣、花垣縣。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100萬元、每個縣市區5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市場監管局、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二十五、完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實施全域旅游戰略、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成效明顯的市州、縣市區長沙市、郴州市、永州市、湘西自治州,湘江新區、南岳區、炎陵縣、韶山市、汨羅市、新化縣、新寧縣、安化縣、永定區、溆浦縣。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州300萬元、每個縣市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二十六、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岳陽市、婁底市、永州市、張家界市,望城區、蘆淞區、雨湖區、衡東縣、武陵區、蘇仙區、新邵縣、沅江市、沅陵縣、鳳凰縣。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就業補助資金中,按照每個市400萬元、每個縣市區2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資金統籌用于當地穩就業工作。(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永州市、長沙市、常德市、岳陽市,寧遠縣、會同縣、花垣縣、新晃縣、平江縣、瀏陽市、桃源縣、沅陵縣、靖州縣、綏寧縣。對上述地區,在全省污染防治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500萬元、每個縣市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長沙市、婁底市、永州市、懷化市,大祥區、吉首市、衡山縣、湘鄉市、華容縣、資興市、醴陵市、赫山區、隆回縣。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300萬元、每個縣市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水利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二十九、推進河湖長制和林長制成效明顯的市州、縣市區郴州市、湘潭市、邵陽市、湘西自治州,望城區、衡南縣、炎陵縣、岳陽縣、津市市、桑植縣、資陽區、江永縣、溆浦縣、冷水江市。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州300萬元、每個縣市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水利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岳陽市、懷化市、湘潭市、長沙市,資陽區、石門縣、雙峰縣、南岳區、桑植縣、安仁縣、古丈縣、炎陵縣、洞口縣、祁陽市。對上述地區,從林業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200萬元、每個縣市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林業局、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三十、深化教育評價改革,落實“雙減”政策,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落實教育經費兩個“只增不減”等工作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株洲市、常德市、張家界市、益陽市,湘江新區、雨花區、耒陽市、雨湖區、汨羅市、赫山區、北湖區、東安縣、芷江縣、溆浦縣。對上述地區,從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500萬元、每個縣市區3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婁底市、長沙市、永州市、湘潭市,宜章縣、漣源市、靖州縣、臨湘市、望城區、南縣、北塔區、岳塘區、花垣縣、衡東縣。對上述地區,從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500萬元、每個縣市區2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用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同時,優先納入養老服務試點項目,優先推薦申報國家養老服務試點項目,優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的養老服務項目。(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常德市、郴州市、衡陽市、益陽市,寧鄉市、醴陵市、長沙縣、漣源市、平江縣、韶山市、江華縣、新寧縣、新晃縣、桑植縣。對上述地區,在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補助資金中,按照每個市150萬元、每個縣市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組織實施)郴州市、懷化市、長沙市、岳陽市,澧縣、藍山縣、安化縣、花垣縣、湘鄉市、耒陽市、桑植縣、武岡市、天元區、新化縣。對上述地區,在統籌中央和省級相關財政資金時,按照每個市150萬元、每個縣市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醫保局、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三十四、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成效明顯的市州、縣市區(一)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成效明顯,年度內本行政區域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經營性安全事故的市:益陽市、常德市、郴州市、張家界市、岳陽市、株洲市。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3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并對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監管能力建設、自然災害防治等項目予以重點支持。(省應急管理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二)重視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開展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成效明顯,年度內本行政區域未發生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市州:懷化市、長沙市、岳陽市、益陽市、湘潭市、湘西自治州。對上述地區,在相關財政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州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衡陽縣、衡南縣、祁東縣、淥口區、荷塘區、湘潭縣、雨湖區、新邵縣、新寧縣、城步縣、洞口縣、君山區、臨湘市、屈原管理區、汨羅市、澧縣、漢壽縣、津市市、武陵區、武陵源區、永定區、南縣、大通湖管理區、汝城縣、桂東縣、安仁縣、祁陽市、江永縣、雙牌縣、通道縣、芷江縣、靖州縣、會同縣、洪江市、冷水江市、新化縣、婁底經開區、保靖縣、永順縣、龍山縣。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縣市區100萬元、每個管理區及園區5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信訪局、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三十六、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和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一)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成效明顯的市、縣市區:常德市、婁底市,沅陵縣、君山區、耒陽市、江永縣、安化縣。對上述地區,從相關專項資金中,按照每個市200萬元、每個縣市區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湘潭市、益陽市,開福區、湘陰縣、會同縣、瀘溪縣、祁陽市。對上述地區,在相關就業補助資金中,按照每個市300萬元、每個縣市區150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資金統籌用于當地穩就業工作。(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組織實施)三十七、在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國務院綜合大督查和省政府綜合大督查中受到表揚激勵或經驗推介的市州、縣市區和園區(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取得明顯成效,受到國務院辦公廳表揚激勵(國辦發〔2022〕21號)的市、縣市:長沙市、株洲市、邵陽市、益陽市、懷化市,瀏陽市、臨湘市、津市市、宜章縣、江永縣。對上述地區,在落實國家有關政策支持、土地指標獎勵、資金獎補等激勵措施的基礎上,在省預算內基建投資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中按每個市100萬元、每個縣市50萬元的標準予以支持。(省發展改革委等組織實施)(二)在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中,有關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國辦發〔2022〕33號)的地區:對上述地區,在省預算內基建投資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中按照100萬元的標準予以支持。(省發展改革委等組織實施)(三)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創造性開展工作,在省政府2022年綜合大督查中有關典型經驗做法受到通報表揚(湘政辦函〔2022〕83號)的市州、縣市區、園區和中央在湘單位:1.突出“三力”支撐,夯實“三高四新”基礎:湘江新區、芙蓉區、衡陽市、株洲市、永州市、婁底市、湘陰縣、資興市、藍山縣、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2.加快產業項目建設,穩住經濟發展大盤:長沙市、常德市、張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天心區、寧鄉市、雨花區、溆浦縣、茶陵縣、云溪區、平江縣、永興縣、石峰區、雙峰縣、廣鐵集團;3.發揮園區主戰場作用,打造高質量發展主陣地:湘江新區、長沙經開區、邵陽經開區、婁底經開區、瀏陽經開區、株洲高新區、衡陽高新區、郴州高新區、懷化高新區、祁陽高新區、開福區、津市市;4.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湘潭市、岳陽市、益陽市、望城區、荷塘區、雨湖區、湘鄉市、桑植縣、桃源縣、零陵區、新晃縣、龍山縣;5.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打牢糧食安全根基:郴州市、長沙縣、蒸湘區、醴陵市、湘潭縣、武岡市、岳陽縣、鼎城區、南縣、安仁縣、冷水灘區、寧遠縣、漣源市;6.著力推動改革創新,繁榮發展社會事業:衡南縣、韶山市、大祥區、華容縣、武陵源區、赫山區、桃江縣、安化縣、桂東縣、東安縣、靖州縣、鳳凰縣;7.筑牢民生實事底線,全力保障群眾生產生活:邵陽市、芙蓉區、耒陽市、邵東市、臨湘市、臨武縣、雙牌縣、沅陵縣、會同縣、冷水江市、花垣縣;8.創新加強社會治理,確保大局安全穩定:湘潭市、懷化市、衡東縣、攸縣、北塔區、武陵區、澧縣、慈利縣、嘉禾縣、洪江市、保靖縣。對上述地區的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通報表揚,并重點推廣。(省政府辦公廳組織實施)
責編:周陽
來源:湖南日報